大明洪武十年(1377年),西藏高原上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事件。原本已向明朝称臣的吐蕃残部,竟突然袭击了乌斯藏(今西藏中西部)派往南京朝贡的使团。这些使者精心准备的象牙、麝香等珍贵贡品被洗劫一空,随行人员也伤亡惨重。
消息传到应天府,明太祖朱元璋勃然大怒。这位以铁腕著称的开国皇帝拍案而起:区区吐蕃,竟敢藐视天朝威严!他深知,若不及时震慑,其他归附的边疆部族恐怕都会效仿。于是立即调兵遣将,任命开国名将邓愈为主帅,义子沐英为副将,率领精锐部队西征。
明军铁骑如狂风般席卷甘肃,兵分三路直插川藏交界。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,明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。他们追着吐蕃残部一路杀到昆仑山麓,斩首万余级,缴获的牛羊马匹漫山遍野,仅战马就超过十万匹。此战不仅震慑了吐蕃各部,更让西域三十六国望风归降,为大明新增疆域数千里。
可惜天不假年,凯旋途中邓愈突发恶疾去世。沐英独自率领得胜之师回朝,朱元璋为表彰其战功,特封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、西平侯,赐予每年两千五百石的俸禄,更赏赐了可世代免死的丹书铁券。
然而边疆的烽火并未就此熄灭。次年(1378年)初秋,洮州十八族突然叛乱。这些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(今甘肃岷县、临潭一带)的游牧部落,虽然生活条件远不如中原富庶,却盛产令汉人垂涎的河曲骏马。原本通过茶马互市,双方各取所需相安无事,但不知何故,这些部落首领突然截断了商道,占领了通往西域的要冲纳麟七站。
朱元璋闻讯立即作出反应。八月秋高马肥之时,他再次启用沐英,并派猛将蓝玉协助,组成了一支配备火器的精锐骑兵。西番十八族虽在宋元时期就是雄踞西北的强大势力,但面对新兴的大明铁骑时却节节败退。明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术,每攻克一处要地就筑城驻军,逐渐压缩叛军的生存空间。
在凌厉的攻势下,十八族部落被迫放弃世代居住的草场。明军最终在东笼山生擒酋长三副使瘿嗉子,在洮河畔俘获首领阿昌失纳。随着这些头领被押解进京,西北边疆再添数千里安稳疆土。此战不仅巩固了明朝对青藏高原的控制,更确保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。
发布于:天津市